大发代理最赚钱的平台-桥下空间变乐园!在深圳隐秘的角落里重拾童年快乐
你的位置:大发代理最赚钱的平台 > 新闻动态 > 桥下空间变乐园!在深圳隐秘的角落里重拾童年快乐
桥下空间变乐园!在深圳隐秘的角落里重拾童年快乐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3:30     点击次数:120

“以前带孩子去公园要坐几站公交,现在家门口桥下就有乐园,安全又方便。”李女士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。

在深圳罗湖区的春风高架桥下,曾经沉寂的灰色桥洞如今充满了欢声笑语。鲜艳的彩绘地面、多彩的儿童滑梯、活力运动篮球场……构成了一个约25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。自开放以来,如今已成为日均吸引超1500人次的社区“宝藏空间”。

春风高架桥的改造并非个例。在龙华红山地铁高架下方,有一个“蜘蛛侠”主题儿童乐园,充分利用桥下空间,设置有“城市英雄”“城市剪影”等多个主题游玩区域。孩子们在游乐场内攀爬穿梭,安全设施完善,成为释放天性的乐园。

位于前海的西湾-前海湾慢行公共空间,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:沿江高速高架桥下, 一条骑行绿道蜿蜒曲折,精心搭配绿色草坪、蓝色跑步道,与生动的绘画涂鸦,让人眼前一亮。如今的桥下空间,没有以往混凝土桥墩的灰暗观感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周末时分,常见家长带着孩子在此练习骑行,桥上车流不息,桥下童声清脆,构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生活图景。

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,背后是深圳盘活存量空间、提升利用效率的系统性努力。公开数据显示,深圳市各类型桥涵(含人行天桥与通道)3488座,其中城市立交桥576座、高架桥216座,桥下面积占地419万平方米。

随着城市用地日益饱和,这些曾被忽视的“边角料”,成为了珍贵的公共建设资源潜力区。

桥下绿道成为深圳市民的休闲锻炼好去处。晶报记者 郑佳文 何保贤/图

针对过去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单一、利用率低的问题,深圳在2021年出台了《深圳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和管理办法》,为创新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规范指引。 在此推动下,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正从传统的公交场站、绿化带,向更丰富多元的公共服务功能拓展——绿道、公园、小微运动空间、儿童乐园等形态不断涌现。

这些改造项目,体现了政府规划、社区参与和专业设计的三方合力。如春风高架项目规划阶段,南湖街道深入调研,收集居民及儿童意见,并创新运营机制,探索公共设施社会化运营,有效破解了基层政府“小马拉大车”的管理难题。

这些“微观改造”投资规模不大,社会效益显著。它们不仅为儿童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游乐空间,降低了友好活动门槛,更提升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。

小空间,大关怀。 深圳通过激活桥下空间,让城市建设的温度直达生活的细微之处。当城市规划者俯下身,用儿童的视角重新丈量城市,那些人迹罕至的“失落空间”,展现出全新的样貌,闪耀儿童友好城市的温暖光芒。

这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更新,更是城市文明向包容、温暖维度的一次迈进。

南方+记者 李定

图片来源:小红书 罗湖发布 深圳前海 晶报



相关资讯